提待遇優服務強保障民心工程醫保社保項目取得階段性成效
截至目前,提高失業保險待遇標準項目提前完成,全市約有14萬名失業人員將享受政策紅利;提高居民醫保門(急)診報銷待遇已完成,惠及全市540萬居民醫保參保群眾,據測算全年減負約6億元。
本報訊(記者 廖晨霞)民生連著民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今年以來,我市醫保、人社部門踐諾篤行,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扎實推動2022年度民心工程項目實施,把民心工程辦到百姓心坎上。截至目前,提高失業保險待遇標準項目提前完成,全市約有14萬名失業人員將享受政策紅利;提高居民醫保門(急)診報銷待遇已完成,惠及全市540萬居民醫保參保群眾,據測算全年減負約6億元;優化醫保報銷服務等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穩步推進。
按照《天津市失業保險條例》和我市20項民心工程工作安排,市人社局深入社區、企業調研,對群眾關切的問題反復研究研判,綜合考慮我市失業保險基金運行情況。經市政府同意,5月20日印發《市人社局關于提高我市失業保險金發放標準的通知》,全面提高標準。領取期限處于第一至第十二個月的,調整后的失業保險金由1510元提高到1600元;領取期限處于第十三至第二十四個月的,失業保險金月發放標準由1470元提高到1560元。農民工一次性生活補助費月計發標準由906元提高到960元。調整后的發放標準今年7月1日全面實施,確保失業人員按時足額享受失業保險待遇。
在提高居民醫保門(急)診報銷保障水平方面,自1月1日起,我市城鄉居民醫保新政正式落地實施,相關門診報銷比例提高5個百分點,
在進一步提高報銷比例的基礎上,將居民醫保門診報銷醫院由一、二級醫院擴大至三級醫院,解決了多年來居民醫保參保群眾在三級醫院不能享受門診報銷的困擾,進一步緩解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受到廣大群眾尤其是參保兒童家長的好評點贊,真正把民心工程辦成暖心工程。
市醫保局堅持用心服務,以完善經辦管理和公共服務體系為抓手,以提高信息化服務水平為推動,著力為人民群眾提供便捷高效的醫療保障服務。
一是醫保報銷服務不斷優化。全市21個醫保分中心同步上線窗口幫辦服務,開展我填單、您確認行動,提升適老化服務水平,對有服務需求的老年人,現場幫助填寫表單、操作自助查詢等;實現參保人員全額墊付報銷進度全過程動態提示掌上辦,參保人員通過手機下載金醫寶App就可掌上查詢報銷進度和到賬情況等相關信息,讓參保群眾心明眼亮。
二是醫保電子憑證應用場景進一步豐富。參保人激活醫保電子憑證后,在就醫、購藥時,可通過出示醫保碼,實現脫卡結算,免去隨身攜帶實體卡的麻煩。截至6月10日,醫保部門已服務全市725萬參保群眾激活醫保電子憑證,推動1700余家定點醫藥機構支持醫保電子憑證應用,向137家定點醫院投放的261臺醫保人臉識別終端設備,其中126家已調試成功,搭建起人臉識別就醫報銷快速通道。
三是異地就醫門診慢特病直接結算加快推進。門診慢特病具有病期長、就醫頻次高、治療費用高等顯著特征。我市已有16家定點醫療機構成功啟動門診慢特病相關治療費用跨省直接結算試運行,覆蓋全市16個區,實現每區一家。近日,又新增了55家定點醫療機構開通異地就醫門診慢特病直接結算服務。
(記者 廖晨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