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一號水利”工程——引大濟湟工程西干渠32號隧洞勝利貫通標志著引大濟湟工程六大子項目主體建設任務進入“收官”階段

引大濟湟工程西干渠32號隧洞勝利貫通。本報記者 陸廣濤 攝本報訊 (記者 王菲菲 陸廣濤) 6月18日,位于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的引大濟湟工程西干渠32號隧洞勝利貫通,標志著青海省一號水利工程——引大濟湟工程解決了最后卡脖子難題,六大子項目主體建設任務進入收官階段,為工程高質量運行,全面造福青海人民打下了堅實基礎。
引大濟湟工程總投資146.34億元,是一項跨流域的大型調水工程,從青海省東北部大通河調水,穿越祁連山余脈達坂山引入湟水河,橫跨青海東部地區。工程由調水總干渠、石頭峽水庫、黑泉水庫、北干渠一期、北干渠二期和西干渠6個子項目組成,是青海有史以來建設規模最大、綜合效益最廣、受益群眾最多、建設條件最復雜的戰略性調水工程。工程主要任務是解決工程性缺水問題,通過智慧精準調度,解決青海湟水北岸群眾飲水安全和6.67萬公頃農林灌溉及工業、生態用水問題,為青海鄉村振興、共同富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可靠的水資源支撐和水生態保障。
據了解,32號隧洞總長4313.9米,于2017年9月開工建設。在前期地質勘查時,發現有8條斷層,僅破碎的V類圍巖就有3123米,占隧洞總長的72%,掘進異常艱難;地下水豐富,最多的時候出水量達到每天12000立方米,增加了施工難度和安全風險;施工過程中共發生塌方、突水、涌水涌渣等突發險情40余次。隧洞在最困難的時候,每個月只能掘進7米,不良地質段嚴重制約著施工進度。為了讓隧洞早日貫通,青海省水利部門統籌發展與安全,積極克服疫情影響,為工程建設打通綠色通道,保障了隧洞順利貫通,確保了工程順利推進。
據青海省引大濟湟工程建設運行局黨委書記、局長張偉峰介紹,截至目前,引大濟湟工程已初步發揮效益,其中,石頭峽水庫下閘蓄水并發電運行,調水總干渠順利試通水,黑泉水庫削峰錯峰、科學調度,保障了下游城鎮生活用水、湟水流域農業灌溉效益和生態效益。同時,北干渠一期向大通縣、互助縣、樂都區部分鄉鎮特色農業春灌供水達1000多萬立方米。北干渠二期、西干渠和松多水庫也即將收尾,2022年底前將實現兩通一蓄目標。

《青海日報》(2022年06月19日 第1版:頭版)
聲明:以上內容除注明來源稿件外,均為青海日報原創稿件,未經書面許可嚴禁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