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蓄力大道已成——大慶至廣州高速南康至龍南段擴容工程建設紀實
原標題:三年蓄力 大道已成——大慶至廣州高速南康至龍南段擴容工程建設紀實
//
大道行開闊,長路寫輝煌。經過3年奮戰,大廣高速南康至龍南段擴容工程即將建成通車。
驅車行駛在大廣高速南康至龍南段,寬闊平坦的瀝青路面、清晰醒目的標志標牌、新穎別致的綠化景觀,路面大氣宏暢,路邊綠意盎然。車行景移,高速公路兩側不時閃過起伏山巒、村莊田野,仿佛一幅動態的贛南山水長卷,令人賞心悅目。在群山環抱、河流縱橫的贛南大地,南康至龍南段擴容高速公路猶如一條黑色巨龍橫空騰躍,穿山越嶺,呼嘯而來,直奔粵港澳大灣區,連接起綠水青山,連接起城郭鄉野。
大廣高速從黑龍江大慶出發,經過松嫩平原,穿越燕山山脈,在河南開封跨越黃河,沿贛江南下,抵達廣州,途經9個省區市,是《國家高速公路網規劃》(2013—2030)的第五條縱線。在江西境內,大廣高速縱貫南北,全長586.5千米。其中,南康至龍南段擴容工程全長142.843公里(含小江聯絡線),途經贛州市南康區、信豐縣、全南縣、龍南市,項目起自贛州市南康區十八塘鄉,接已建成的大廣高速公路吉安至南康段,止于龍南市杉樹下,接已建成的大廣國家高速公路龍南至楊村段。該項目建成后,新舊高速一起從雙向4車道變成雙向10車道,大大緩解大廣高速江西境內南段的車流壓力,進一步優化江西省高速公路路網布局,對于江西省深度融入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等國家戰略,縱深推進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工于匠心
打造品質之路
作為江西省2022年度省級平安百年品質工程創建示范項目(第一批)清單項目,自工程啟動以來,大廣高速公路南康至龍南段擴容工程建設項目辦就對標平安百年品質工程創建要求,緊緊圍繞優質耐久、安全舒適、經濟環保、社會認可的品質工程建設目標,以滿足人民群眾的美好出行需求作為推動工程建設出發點和落腳點,科學謀劃、嚴格管理、有序組織,推動工程建設品質上臺階。
全封閉的作業區、獨立的休息室、干凈無塵的地面、種植有序的各類花草……這些景象刷新了人們對傳統工地的認知,而在南龍擴容項目,這樣的場景只是標配。為打造品質工程,項目辦從場站建設、施工現場規范化建設入手,前者是工程建設的大后方,后者是工程施工的主陣地,為工程建設高質量推進提供堅實保障。
智慧梁場賦能項目高質量建設。項目著力打造標準化梁場,實行工廠化、集約化、專業化的集中預制生產模式,基本實現了全標準化、工業化生產。采用全封閉大棚施工、工字鋼底座、復合鋼模板、胎架綁鋼筋、智慧用電、智能噴淋養生、智能振搗、智能張拉、智能壓漿等先進工藝。在路基施工中,項目每個路基標段都設置了近千米的鋼筋加工廠,明亮寬敞的生產車間里,切割區、加工區、原料區、成品區、廢品區等不同功能區域明顯,智能焊接機器人、等離子數控切割機、數控彎箍機、自動滾焊機各種設備聯動配合、運轉有序,偌大的生產車間里只需要不到十個工人就可全程操控。在生產出的鋼筋籠上都貼著一個醒目的二維碼圖標,通過掃二維碼就可顯示該段鋼筋籠的相關生產信息。
全斷面交驗讓路面施工質量安全雙提升。在以往的高速公路項目建設中,進入路面施工階段后,路基交驗基本按照交驗路床的思路進行,路基路面交叉作業現象較為普遍。為解決這一難題,該項目在全省首次提出路基全斷面交驗的施工組織理念,要求路基單位在進行路基交驗時,不僅要完成路床施工,還要完成上下邊坡、防護排水工程等路基附屬工程施工。進行路基全斷面交驗后,路基單位從交驗路段全面撤場,路面單位負責交驗路段的施工組織和交通維護。在路基全斷面交驗理念的指導下,路面單位在施工組織中具有絕對的主導權,既提高了路基路面工序間銜接的工作效率,也為路面施工質量、施工安全打下堅實的基礎。
智能驅動
打造創新之路
2021年10月,在贛州舉辦的第四屆全國平安百年品質工程論壇暨項目現場觀摩會上,大廣高速南龍擴容項目品質工程創建獲得全國同行的認可,充分展現了江西高速公路項目建設的水平和成果。該項目首次應用的全國規模最大的常態化瀝青路面無人集群智能施工,在觀摩中驚艷亮相。
無人化集群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慣性導航和雷達多傳感融合技術,為設備提供行駛路徑引導與控制信號,控制設備各工作系統動作,只需根據現場作業環境和要求輸入正確參數,就能在一定的范圍內實現精準且不知疲倦地作業。該項目首次使用無人攤鋪碾壓技術進行路面建設,這是江西省路面施工技術一次全新嘗試并取得應用成功。
工程建設中,項目辦堅持目標導向、任務導向和結果導向,聚焦工程管理更細、工程品質更優,收集現有項目建設管理、施工中的難題及工程質量的通病、運營養護中的缺陷等,作為創新攻關對象,倡導全線參建單位積極進行設備微改造、工藝微改進、工法微改良、管理微創新,呈現出創新創造的良好建設氛圍。
設備創新讓復雜地質不再成為難題。南龍擴容項目全線有隧道8座,分別穿越九連山、羅霄山的支脈,所經區域地形地貌復雜。在隧道施工中,為了提升施工標準化水平,南龍擴容項目在隧道采用成套機械化設備的基礎上,自主研發了拱架安裝保護裝置、鋼拱架吊裝模具、鋼拱架鋼板連接卡具等裝置,既提高了施工質量和作業功效,又保障了施工人員的安全。
在項目途經的信豐縣、龍南市多地地下溶洞遍布,在橋梁樁基施工過程中,經常出現塌孔、漏漿等現象。為了提高樁基的成樁效率,項目辦積極走出去學經驗,引進來促提升,尋求解決方案。經過多次嘗試,引進全回轉鉆機配合大型旋挖鉆施工工藝。該工藝采用旋挖鉆鉆進取土,邊鉆進邊校管,施工至巖層時使用旋挖機超前打巖,并將套管跟進直至達到設計樁底高程,樁基混凝土澆筑采用邊澆灌邊拔管。樁基完成效率提高了10倍,有效解決了復雜地質條件下的樁基施工問題,使全線復雜地質條件下的橋梁樁基施工安全、質量及工期得到了有效保證。
工法創新讓混凝土外觀有顏值更有擔當。混凝土外觀控制一直是高速公路建設領域難以攻克的技術難題。項目辦從原材料入手,建立原材料和模板準入制度,模板生產期間安排人員到廠家蹲守,現場進行測試,達不到標準的原材料和模板堅決不準入場。在做好各個流程把控的同時,項目辦積極創新工藝工法,讓混凝土外觀不僅有顏值更有擔當。在位于信豐縣崇仙鄉的貓形特大橋,平均墩柱高度超過50米。項目參建人員通過反復試驗,創新性研發了寬幅薄壁墩無拉桿滑模施工工藝,該工法采用提升柱和液壓千斤頂作提升系統、組合桁架作為外模架,模板固定采用設置可調節撐桿支撐在外部桁架上,采用吊裝葫蘆翻升模板,翻模通過桁架內翻升通道進行,既避免了外部翻模的影響,又克服了高空施工帶來的質量控制難題。滑模施工工藝成為項目進行混凝土外觀控制的一項重要法寶,大大提升了實心薄壁墩施工進度,施工效率是傳統工法的3倍以上,橋梁墩身混凝土外觀得到有效保障,工程質量得以顯著提高。據悉,該項工藝組合在國內高速公路在建項目中尚屬首次使用。
三年來,項目先后在寬幅薄壁墩混凝土無拉桿滑式翻模施工、封閉式智慧梁場、全套管全回鉆機配合旋挖鉆進行復雜巖溶地區施工技術等20項施工方面進行了技術和設備改進,梁板鋼絞線整體穿束、隧道鋼拱架連接板定位卡槽模具等112項微創新在全線得到推廣;提煉形成了橋梁下構硅酸鋰防腐防裂涂裝、涵洞無拉桿自行式液壓模板臺車施工等24項工法;路基全斷面交驗橋面半幅通 新理念、新思路應用效果明顯。項目推送的創新成果在第二、第三屆全國公路微創新大賽中獲得3金、1銀、4銅共8項榮譽。
過程管控
打造綠色之路
行進在嶄新、開闊、平坦的南龍擴容高速上,綠意撲面,花似錦簇。
悠悠桃江綠水逶迤東流,巍巍南嶺山脈蜿蜒盤亙。贛南地區自然資源優勢得天獨厚,美麗的自然風光令人心曠神怡。在大廣高速南龍擴容項目建設中,項目建設者堅定不移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將自然融合、綠色智能落實到設計、施工、運維全過程,奮力將南龍擴容項目打造成綠色、靚麗的生態長廊,賦予新時代品質工程更深內涵。
優化站點選址,保護土地資源。項目辦積極優化原有設計的線形選址,盡量做到填挖平衡。合理設置取、棄土場,充分利用荒地、廢棄地、劣質的布線,因地制宜采用低路堤和淺路塹方案,保護土地資源;拌和站、鋼筋加工場、預制場三站合一,預制梁場均設置在主線上,做到全封閉、無噪聲化施工,工地四周專設噴淋器解決揚塵問題;合理設置橋梁、隧道等構造物,避免大挖大填、多占用土地情況;合理融入特色元素,將服務區、收費大棚設計融入贛南圍屋、廊橋、客家文化等元素,結合微地形塑造+景觀營造同步設計提升綠化品位。積極引進新設備、新工藝,兩區三場全部采取污水循環處理措施,全封閉拌和廠及水泥罐全部安裝脈沖除塵裝置,拌合樓采用新能源加熱,橋梁施工點配備泥漿分離機和泥漿收集鋼套箱,服務區、收費站采用零排放污水處理設備。
做好永臨結合文章,助力鄉村振興。施工便道及大臨設施盡量結合地方需求進行統籌規劃、集中規劃建設,將臨時施工便道與永久公路進行組合,適當提高便道標準,以服務地方群眾日常生產和生活需求。施工中按照一橋一設計,一橋一方案、一橋一特色原則,對全線橋梁環保進行專項設計。所有橋梁下部結構完成后,橋下平整土地,回填清表土、種植土,保護施工場區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項目建設過程中,項目辦主動探索創新,對瀝青拌合站進行油改氣技術改造,用天然氣代替重油,大大減少了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PM2.5的排放量;研發了具有低VOCS 排放和低能量施工特性的改性瀝青添加劑,形成了路面施工全過程VOCS和碳排放協同控制技術;根據贛南地區公路綠化植物固碳釋氧機理,建立了基于固碳釋氧能力排序的高速公路綠化植物清單,并對項目沿線配置了碳匯林帶;將玄武巖纖維摻入到瀝青混凝土當中,相比較需要耗費大量木材且耐火性能差的木質纖維,玄武巖纖維具有綠色環保、穩定耐久、環境適應性強等特點。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何其美好。大廣南龍擴容項目建設者,踐行承諾、勇敢擔當,在項目全線筑起一道道環境保護的綠色屏障,用藍天和碧水向贛南人民交上了一張滿意的答卷。
科技賦能
打造平安之路
大廣高速安全培訓體驗中心是大廣高速南龍擴容項目的另一張閃亮名片。
大廣高速安全培訓體驗中心位于南龍擴容工程所經線的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龍華工業園內,占地面積達1550平方米,設置了工藝學習、VR體驗、實操體驗和教育培訓等多個版塊。依托該中心信息化設備和施工現場監控設備,可通過中心大屏實時查看高墩、隧道等高風險施工區域的施工情況,對施工現場高風險工區、工點進行集中式、實時化管控,將風險監控中心與教育培訓體驗中心有機融合。開館后,共培訓工人9600多人次,先后接待觀摩、學習、體驗56批次共計1700余人次。2021年9月,大廣高速安全培訓體驗中心被認定為全國公路科普教育基地(2021—2025年)稱號。早在2020年,該中心榮獲交通運輸部安委會平安交通創新案例特別推薦稱號。
大廣高速安全培訓體驗中心的建設、運營,是大廣高速南龍擴容項目重視安全生產工作的生動寫照,從中可見項目對安全生產的重視和在科技興安方面的思路和探索。
機械化換人數字化管理為工程施工戴上安全帽。重點控制性工程武功山隧道橫跨南康區浮石鄉和赤土畬族鄉,為分離式六車道長隧道,全長1884m。隧道進出口洞門采用端墻式洞門,洞身穿越地段以硅質板巖為主,圍巖等級劃分為Ⅲ、Ⅳ、Ⅴ級三個級別,整體占比為33%、52%、15%,圍巖狀況較差。建設者根據地質特點,運用隧道全工序成套機械化施工,通過引進9臺套智能化設備,采用智能三臂鑿巖臺車、多功能拱架安裝臺車、濕噴臺車、自行式液壓仰拱棧橋、二襯厚度預檢臺車、多功能防水作業臺車、二次襯砌臺車、智能噴淋養生臺車、電纜溝槽臺車等全工序成套機械化施工,減輕了工人施工強度,減少了隧道施工工人數量,有效保障了復雜地形地貌條件下的隧道施工安全。針對贛南地區復雜地形地質,南龍擴容項目積極開展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科技強安活動,在隧道推進一橋二機六臺車全工序成套機械化施工工藝,有效改善了洞內作業環境,提高了施工安全系數。
堪稱隧道地質博物館的社官壩隧道地處于贛州市全龍南市下鄉川坳村附近,隧道最大埋深約237.3米,巖層復雜多變。在社官壩隧道掘進中,項目建設者建立健全智能化隧道施工人員管理,利用先進技術打造出包含人員進出管理、視頻監控、LED大屏顯示等模塊的智能集成系統,可解決施工人員進出的自動化識別,替代人工翻牌進洞的管理,實現災害預防、事故救助、安全施工,實現智能化、信息化、安全化的人員管理。
規范管理、強化培訓,全面筑牢安全生產防線。項目全面落實施工點的安全網格化管理,依托體驗教育培訓中心,動態開展參建人員安全技術交底和培訓教育活動,實現了全體參建人員安全教育培訓的全覆蓋。
以網格化工作機制為依托,建立起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四級網格化管理架構圖。將全線143公里劃分為1個一級網格、5個二級網格、27個三級網格、數百個四級網格,通過構建一網四級,一級多格安全管理網絡,把每個標段、每個班組、每個工點、每個分部、分項工程的安全責任落實到人,做到了全線所有施工點安全責任的全覆蓋。
以安全培訓體驗中心為載體,創新安全生產培訓形式,切實提升培訓教育效果。在工藝學習區,工人可以通過現場體驗,熟練掌握工地上常用工具的規范使用;在VR體驗區,通過可視化設備,可體驗模擬真實場景下的安全事故,進一步增強安全責任意識;在實操體驗區,涵蓋了工藝工法、標準著裝、垂直爬梯體驗、隧道逃生體驗、急救體驗、邊坡坍塌體驗、消防設施體驗等體驗項目36項,全面訓練工人在常見應急事件發生時的應急處置能力。
以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出重拳、遏事故集中攻堅活動、平安工地建設和安全標準化達標考評為契機,根據施工階段的變化,動態調整安全管理重點,通過季度檢查、月度檢查和臨邊防護、橋梁施工安全、龍門吊等特種設備專項檢查等,深入推進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建立安全生產風險管理臺賬,做到整治及時,銷號管理,有效織密了安全防護網。
黨建引領
打造紅色之路
大廣南龍擴容項目沿線紅色資源豐富、紅色底蘊深厚。三年來,南龍擴容項目辦黨委在傳承紅色文化、陽明文化的基礎上,萃取長征精神、蘇區精神內涵,融合贛南客家傳統文化,充分發揮紅色引擎作用,實施黨建引領工程建設的高質量發展思路,明確了1234黨建工作目標,探索推行466黨建促工建工作舉措,建立黨建+班組管理、安全管理、廉政建設及地方協調等機制,以黨建+為抓手,充分發揮項目黨委、黨支部的戰斗堡壘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形成黨建引領、工建發力、相融互促的項目建設格局。
實施重要事項督查督辦,探索推行黨員聯系經理部掛點施工班組制度。項目辦掛點黨員根據所聯系施工班組的工種、特點等情況,結合項目品質工程建設,與總監辦、項目經理部、施工班組共同開展技術微創新、工藝工法改進工作,落實品質工程創建要求和措施,在各項工作中擔任排頭兵,在最佳班組、最美工匠評選及微創新大賽、技能大賽等勞動競賽中,帶領班組創優爭先,形成比學趕幫超的良好氛圍,推進了示范班組建設。
疫情期間,黨員們積極推動各施工單位疫情防控與復產復工工作。掛點黨員深入班組指導檢查施工單位落實疫情防控措施情況,組織返崗人員分批次進行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檢測,進一步規范了疫情防控工作。2020年2月,項目辦機關黨支部創新形式,組織全體項目管理人員和各參建單位人員1300余人通過自主掃碼的形式,在線參加廉政教育和疫情防控知識教育,做到疫情防控與廉政教育兩不誤,既為項目全面有序復工打牢了防疫防控基礎,更為項目管理人員打好廉政預防針。
開展黨建+路地共建,助力鄉村振興。山石村是贛州市全南縣龍下鄉的一個偏遠山村,離全南縣城76公里常住人口只有200人,由于交通不便,是遠近聞名的十三五貧困村。南康至龍南段擴容工程項目開工建設后,C2標參建單位將項目部駐地選址在山石村。項目進場伊始,該標段黨支部就積極開展黨建+精準扶貧,優先租賃村閑置資產,主動吸納貧困勞動力參與工程建設,具有勞動力的貧困戶均在南龍擴容工程找到了工作,人均月工資都在4000元以上。
山石村的變化只是大慶至廣州高速公路南康至龍南段擴容工程助力地方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南龍擴容項目全線33個黨支部積極履行企業責任,傳承紅色基因,服務蘇區振興,通過黨建+路地共建等模式,為贛南老區脫貧攻堅貢獻力量。據不完全統計,南龍擴容項目將增加沿線百姓拆遷收入14億,材料供應收入80億,拉動地方消費4.8個億,消化地方人口就業3000人。
路貫群山,御風而馳。而今,大道已成,3年的風雨兼程,1000多個日日夜夜的艱苦奮戰,大廣南龍擴容項目的全體參建人員奮斗于此、堅守于此,用汗水書寫了砥礪奮進的恢弘篇章。大路新顏青山秀水增活力,紅色沃土長龍延綿添飛翼,業興民富景美的鄉村振興美麗畫卷正徐徐展開……
文字 |黃水秀 華 融
圖 片 |漆志平 段友情
視 頻 | 省交通投資集團贛州管理中心
審編校 |練崇田 高 梅 聶玉潔 溫 靜
END
往
期
精
彩
1. 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工作推進會召開 江西作經驗交流 2. 我廳建立全省交通運輸經濟運行分析會商聯席會議工作機制 3. 江西交通十年:萬里大道沐春風 4. 全省抓項目擴投資暨四大攻堅行動推進會召開 省交通運輸廳作情況匯報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注明:本文章來源于互聯網,如侵權請聯系客服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