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從下崗工人到機械能手
土生土長在秦嶺腳下渭水南岸的王漢生,如今十里八鄉的農民基本上都知道其大名。因為他通過自主研發的農林機械,不但減輕了農民的勞動強度,而且提升了勞動效率。
今年54歲的王漢生,高中畢業后進入關中水泵廠工作,成為了一名車工。2004年,因為企業改制,王漢生下崗了。為了生計,他和工友前往廣東尋找工作。在一家機械廠扎扎實實干了3年。這3年的工作使王漢生接觸到了各種各樣的先進設備,并由此萌發開辦機械加工廠的發展之夢。
聞知家鄉獼猴桃產業的興起,王漢生2007年回到家鄉承包了12畝地栽種獼猴桃,投資10多萬元在家里建起冷庫。2015年他研制出了第一臺冷庫運輸機,投入使用一下子減輕了勞動強度并且提高了效率。他隨即就生產了4臺,沒想到被熟人搶光了。
一個初步的動作,觸動了他針對獼猴桃產業服務,研發和加工機械的夢想。這次說干就干,成立公司,從冷庫需要的運輸機做起。
冷庫運輸機在投入批量生產的同時,王漢生也參觀了外地的機械生產。通過學習,全自動水溶肥施肥機、自走式割草機、打藥機、花粉脫離機這些果農急需的農林機械在王漢生的小廠里亮相。
市場在變,需求在變。為了開拓市場,王漢生積極參加農高會和各類農機展。這讓他認識了不少新客戶,也讓他的設計吸引了不少業內人士的關注,銷售的系列產品在市場很受歡迎。2021年,僅割草機就賣出800多臺,多數發往浙江、福建、新疆、四川及省內多地。
周強 本報記者 張華
注明:本文章來源于互聯網,如侵權請聯系客服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