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伙伴”攜手打開數字化“冰山”下無限的市場機會
冰山在海里移動很是莊嚴宏偉,這是因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我們能看到的水面上的部分,只能算是冰山一角,遠非冰山的全貌。
產業數字化市場的現狀就如同冰山一角,中國的數字經濟飛速發展,預計到2025年,數字經濟占GDP比重將超過50%,成為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突破口。浮在水面之上的規模就已經相當驚人,如果考慮中國諸多行業數字化轉型仍然處于初期階段,那么未來3年中產業數字化市場的機會,將會不可限量。
在巨大的增長潛力面前,在2022年華為伙伴暨開發者大會上,華為企業BG總裁丁耘說:我國產業數字化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做大蛋糕比做大份額更重要,華為也希望和伙伴一起攜手去拓展這個藍海市場。
1、打開冰山下的未知世界
為什么說產業數字化,將會是一個藍海市場?
中國信通院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顯示,2020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9.2萬億元,占GDP比重為38.6%,同時2020年我國數字產業化占數字經濟比重為19.1%,產業數字化占數字經濟比重達80.9%。即使在疫情和全球經濟波動的影響下,數字經濟仍然保持同期GDP增速的3.2倍以上。
2020年以來,政策面層層推進,新基建的發布,讓數字經濟發展有了新的底座;數據被列入第五類生產要素,數據成為了數字經濟時代最有價值的資源;東數西算的啟動,迅速帶來幾千億的數據中心建設規模;信息安全的高要求,促使政企行業加快對原創科技的積極擁抱。
另外,從市場面來看,新冠疫情的反復,讓疫情防控成為一種常態化,倒逼城市治理加速向智能化升級;行業數字化轉型由淺及深,對服務商的綜合ICT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地市區縣數字化崛起,更為澎湃的數字化需求,等待著去被開拓。
當政策與市場的機會交織,就讓我們看到了,在數字化的水面之下,蘊藏著更大的市場機會,它充滿未知,充滿了想象力。
丁耘也表示:數字化轉型時代也是大機會時代,但華為不做機會主義者,我們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
客觀地說,有所為,有所不為所反映的,就是華為的生態精神。
有所為,是華為作為ICT產業新領導者的責任,聚焦主航道,聚焦在核心技術創新和數字化的基礎能力搭建上,華為要承擔更大的責任;
有所不為,則是華為的態度。就像麥克斯維爾在《共贏》中寫到,共贏就是忘掉自己的利益,全心全意地幫助伙伴成功。在華為走向成功的路徑上,華為始終清晰自己的邊界,保證伙伴能夠獲得最大的利益。
丁耘表示,華為聚焦投入大,回報周期長的軟硬件平臺,為伙伴打造肥沃的黑土地,和伙伴一起創造茂盛的生態,創造新的商業價值,這是華為完整的主航道。
有所為,有所不為
每一家實現了業務成功的伙伴,本質上都是一名探路者,他們善于圍繞客戶需求,探索新業務,他們樂于跟隨華為的腳步,踏準行業發展的大勢。他們也勇于探索未知、發現新機遇。
而從客戶的角度,隨著數字化進程逐漸步入深水區,企業所面臨的業務復雜性挑戰不斷加深,這也要求服務商的能力,可以與時俱進。
首先,聚焦差異化的客戶服務,華為通過硬件開放+軟件開源的方式,幫助伙伴走向差異化創新,并通過社區的力量,推動生態創新。
據了解,昇騰的合作伙伴數量已超過500家,同比增長150%,其中硬件合作伙伴已超過20家,推出的產品都已經規模商用;AI框架昇思MindSpore社區下載量增長4.5倍,超過166萬,開發者數量增長1.5倍,達到75萬;解決方案數量同比增長3倍,超過1000個;同時,openEuler操作系統和openGauss數據庫這兩個社區已經有10000+開源貢獻者,其中openEuler當前已部署170+萬套,社區伙伴330+,openGauss下載量已達64+萬,社區伙伴110+;openHarmony匯聚了高達160萬社區用戶,全球下載次數已超過6300萬。
這些每天都在不斷刷新的數字,體現了華為能力共享的用心,并通過生態的繁榮,直接驅動諸多原創科技,國產化創新的進程。
其次,通過成立軍團,在垂直領域和伙伴共同開拓新機遇,并通過推動行業標準,進一步做大行業。
在軍團方面,需要數字化轉型的行業很多,而場景更是數不勝數。華為在產業上會持續聚焦在主航道,選擇一些有戰略空間的行業,成立軍團和伙伴共創價值。丁耘說。
同時,華為也看到了重新定義數字化轉型時代的行業標準的機會。華為與客戶、伙伴一起,已經共同推進了一系列的行業標準,如:在煤礦領域,華為與神東煤炭集團、電子標準化研究院等伙伴一起,正在共同推進《智能礦山數據治理技術架構》等國家標準;與中國礦業大學、神東煤炭集團一起制定鴻蒙連接標準;在電力領域,與國家電網、許繼集團、南瑞集團等客戶/伙伴一起,正在推進23個國網數字換流站系列標準等等。通過標準的制定,也能夠進一步打開特定行業水面之下的市場機會。
第三,進一步明確合作邊界,做到更好的有所不為。
被集成一直是華為面向政企市場的長期戰略。2021年,伙伴簽約占比甚至已高達95%。雖然業界有很多同類型的企業,也學習華為舉起被集成的大旗,但真正貫徹始終的,也只有華為。所以華為也強調要在加強產品能力開發的同時,更好地被集成,更容易集成,被集成之后可以產生更多的價值。
第四,商業市場走進縱深,開拓更大的市場藍海。
客觀地說,一線城市的數字化格局已經基本確立,而地市區縣的數字化才剛剛起步,那里蘊藏著更廣闊的市場,所以華為今年也著重提出深挖商業市場的戰略。
而在具體執行層面,華為強調要打造適銷產品和小而美方案,簡單易用、高效快速的滿足客戶需求。將華為的營銷能力全面開放,賦能伙伴、發動伙伴、支持伙伴。同時,構建伙伴全流程自主交易平臺,讓商業市場的生意更好做、做更好。并建立能力→貢獻→回報商業正循環,激勵伙伴提升專業能力。
3、軍團的成立,為伙伴創造新的價值
華為不斷地成立軍團,這受到了很多伙伴的關注。丁耘也坦言,很多伙伴提出疑問:原來華為說不親自干,更多支持伙伴去干。但現成立了很多軍團,是不是他要沖到前面去干了?
丁耘給出的明確答復是:華為不會,請伙伴放心。華為堅持做有邊界的生意。我們首先是聚焦自身的ICT產品和產品組合,做到性價比和體驗最優。其次,在軍團聚焦的行業,我們仍然會選擇并聚焦對客戶有價值、對伙伴有價值和能夠發揮華為產品價值的場景。
事實上,華為之所以成立這么多的軍團,這背后是客戶需求驅動的。
過去多年,華為與伙伴共同服務行業客戶的數字化轉型,但仍然會發現客戶的實際需求和華為的技術,以及伙伴的服務,總會產生不匹配的局面。這說明,現有的數字化技術,產品的組合,伙伴的服務,沒有形成最有效的解決方案。
因此,華為成立軍團,將銷售、需求管理、行業解決方案開發、生態合作以及服務等資源進行整合,它的目的還是深入需求,更好的理解客戶,更好地為客戶數字化轉型提供服務。
所以,華為的基本點是沒有變的。丁耘強調了華為成立軍團的意義:
第一,對內華為希望通過軍團作戰來打破華為現有的組織邊界,快速集結資源,實現短鏈條運作,提高決策效率。讓華為的研發、技術、銷售等前后端部門形成合力,研發可以直接了解客戶的業務需求,產品和方案可以快速適配客戶場景。為華為帶來新的價值。
第二,通過軍團運作,華為希望聯合到更多的解決方案伙伴,發揮出伙伴的優勢,包括伙伴對行業、對客戶業務的理解,以及行業應用、行業終端的開發能力等。將伙伴應用和華為提前做好預集成,更高效的為客戶提供場景化解決方案,也給伙伴帶來價值。
第三,華為希望華為與伙伴發揮出各自的優勢,聯合客戶一起做點事,解決生產和業務場景的實際問題,共同為客戶創造新的價值。
不難發現,一方面軍團的成立依然是本著以客戶需求為中心的初衷,另一方面,通過深入行業需求,創造更多的市場機會,并與伙伴提供聯合解決方案進行分享。
筆者相信,通過行業數字化轉型的不斷深入,產業數字化的新格局下必定會延伸出更多的機遇,與其臨淵羨魚,不如歸而結網,跟隨華為的腳步,成為一個探路者,未知的世界中,一定會成就更好的未來。
(來源:新視線)
責任編輯:于安緒
注明:本文章來源于互聯網,如侵權請聯系客服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