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首個利用院內空間建設的智能機械停車庫建成投用
封面新聞記者 朱珠
6月17日,記者從成都市住建局了解到,近日,成都首個利用院內空間建設的智能機械停車庫正式建成投用,位于高升橋北街一號的停車庫大樓已對外開放。據悉,市民前往該停車庫停車,當車輛駛近存車室入口時,大門自動打開,市民走出存車室在門外的屏幕點擊確認,停車庫智能機器人可自動完成車輛存放工作。取車時,市民可提前使用微信小程序,或現場輸入車牌號、刷臉后,等待100秒左右即可完成取車,智能、方便、快捷又安全。
據成都市住建局公建處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停車庫充分利用企事業單位院內空間進行建設,占地僅738平方米,將原先只能停42輛車的泊位,增加至可提供停車位360個。極大緩解了周邊老舊小區停車難題,同時也為促進城市靜態交通有序、健康發展,破解城市擁堵、社區擁擠等難題提供借鑒。

圖據成都住建局。
占地738平方米
可停車360輛
大樓外表白灰相間,一棟極具現代主義風格的大樓。臨近街道一側為8個取車出口,每一個出口旁配備一個顯示屏,市民通過顯示屏輸入車牌號或直接刷臉即可完成取車。在取車口上方的LED顯示屏上,則顯示著停車庫剩余大小停車位數量,以及停車最大重量、高度。
這個停車庫的最大特點就是充分利用既有空間資源,因地制宜采取節地智能停車技術,破解老舊城區建設空間不足難題,提升立體停車場建設可實施性,增加公共停車泊位供給,從而緩解城市停車難題。據成都市住建局公建處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停車庫用地為企事業單位用地紅線內空間(原武侯區第二辦公區),利用原有42個地面停車泊位用地,通過改建地面智能機械停車場,建設停車泊位393個,大大緩解了園區及周邊老舊小區的停車壓力。
據了解,該停車庫占地738平方米,高度30.3米,主體結構采用鋼結構,配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和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車庫內配置4套12層智能大轎廂垂直升降式停車設備。該設備采用超薄夾持搬運技術,設置8個存車室和8個取車室,共有16個出入口,可提供360個車位。
因為主要用于停車,停車庫層高并不高,最高可為2.05米的車子提供停車服務,最大容車長度為5.3米。據首程控股成渝公司規劃實施總監盛鑫介紹,為了節約整體層高,8至12層層高僅1.95米,可停轎車,8層以下層高為2.05米,可用來停SUV。

智能識別人員、車輛
機器人自動完成停車
當車輛行駛至存車室門前時,攝像頭掃描車輛駛近,存車室門便自動打開。駕駛員將車輛停入存車室后,語音會提醒駕駛員關好車門、拉手剎、及時離開存車室等信息,駕駛員可通過門前的顯示屏點擊確認,即可完成存車。
據盛鑫介紹,存車室包含多道光電檢測,經過測量后確認車身尺寸,從而區分轎車與SUV,隨后將車輛精準停入相應停車位。同時,存車室還包含活體檢測設備,當存車室有人或小動物時,存車室大門都無法關閉。
存車室大門關閉后,位于其后方有一個類似電梯井的空間,此處有一個智能夾抱機器人,它會自動將車輛搬運至相應停車位。為了保證安全,轎廂搬運機包含4點鋼繩自平衡,實時光電檢測,安全鎖等完善的安全措施。

取車時,系統再根據車主的取車信息將對應的車輛自動搬運至車庫一樓取車室等待駛離,平均取車時間約100秒,還可手機預約取車,實現取車零等待。
停車操作簡單、存車方便快捷也是該停車庫一大亮點。一般的地下車庫、平面停車位,都需要人為開至停車位,考驗停車技術,這個停車庫車輛可正進正出,無需倒車入位,同時還配備大面積反光鏡,便于觀察車輛位置,這對于大多數駕駛人員來說是很便利的。盛鑫說。
據悉,該停車庫為成都市在企事業單位紅線內改造建設的占地面積最小、單體規模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停車智能庫。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注明:本文章來源于互聯網,如侵權請聯系客服刪除!